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123-4567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进沙退 内蒙古筑牢“三北”工程前沿阵地
近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和兴安盟科右中旗,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记者团实地探访内蒙古防沙治沙的生动实践。
“那边的树都是两人高了,就没有的沙子,全是植被……”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努古斯台项目区,摄影爱好者华维光正在介绍项目区的今昔对比情况。他的镜头下,科尔沁沙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轨迹清晰可见。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沙地,其中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面积1160.02万亩。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科左后旗扎实开展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一任接着一任干,规划建设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科尔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在沙地上构建起一道道绿色防线。
通辽市林草局副局长李向峰:统筹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要是推行以路治沙、工程固沙、生物治沙,还有深栽浅埋等一系列防沙治沙的科学技术和模式,推进大规模的国土绿化。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采访团看到一片片绿洲在沙漠中拔地而起,昔日的黄沙漫漫如今已变为绿草如茵。该项目区创新采用“草光互补”新型生态治理模式,利用光伏板的遮光降温作用,板间种植黑麦草、披碱草、紫花苜蓿等多种耐旱型经济植物,完成治沙面积1.13万亩。
兴安盟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副局长解峰:除了生态效益以外,我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建设中来,到了秋季允许群众打草,促进群众增收,增加群众治沙的积极性。
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李静:这是我第一次来内蒙古,就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了,这也是从侧面反映出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内蒙古加强生态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营造林1.48 亿亩、种草3.67亿亩、防沙治沙 1.85亿亩,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经过不懈努力,内蒙古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