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123-4567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youweb.com
大连石化: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
在大连,提起海茂村(海猫屯)和山中村,大家都会把他们与新中国石化工业史上重要的一员——大连石化(前身“大连石油七厂”)联系起来。2025年6月30日,随着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正式退出生产序列,进入停工阶段,这座承载着中国炼化工业发展重要记忆的厂区,在完成历史任务的同时,也为城市未来发展释放出宝贵空间。如今,大连石化公司的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即将启幕,大连石化精神将在推动中石油炼化业务高质量发展中再次升华。
1945年8月,苏军进驻大连对大连制油所进行军管。因为生产设备在日本投降时遭到严重破坏,有关技术资料被焚烧一空,工厂陷入瘫痪状态。1947年1月,工厂仅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生产自救。1947年6月1日,工厂改由中苏合营,易名大连中苏火油精制股份有限公司。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修复设备、恢复生产。到1950年当年加工原油4.9万吨。1951年1月1日,根据中苏协定,企业正式交给我国独立经营,更名大连石油厂。1952年,更名为大连石油七厂。之所以被称为石油七厂,是因为当时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各炼油产的统一领导,东北人民政府成立东北石油管理局,将原来的10个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天然石油炼油厂和人造石油工厂改由东北石油管理局领导,各石油厂依次更名编号为东北石油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以上在抚顺)、五厂(锦西)、六厂(锦州)、七厂(大连)、八厂(四平)、九厂(桦甸)、十厂(吉林),大连石油七厂由此得名。抗美援朝时期,大连石油七厂生产了大量的军用油品,同时还担负着大部分的军用油的化验和转运任务,523军工厂的武器也是由大连石油七厂的铁路线源源不断地运到朝鲜前线年代,大连石油七厂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了很多石油化工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1957年7月29日的《旅大人民日报》刊发新闻报道《本市工业部门在4年多的时间里,为各地培养和输送了3万名建设人才》,文中写道:“规模巨大的兰州炼油厂工程开工后,石油七厂就毫不吝惜地把一支拥有600多人的工程队全部调去帮助建设,同时在去年还为这个厂和其他炼油厂培养了1200名技术工人。”大港石化厂就是在当时的输送人才的帮助下建起来的。